宁波人的美好回忆——象山米馒头

阅读:421 2022-04-13 10:01:39

清明已过,天气转暖,就着和煦的细风吃上几个米馒头,正是春日里的小确幸。

 

 

久负盛名的独特美味

 

说到米馒头这个“软萌”的小糕点,它长相酷似铜锣烧,经过酶的天然作用,软糯、清甜、香暖,看似平淡无奇,口味却让人萦绕心间。

 

米馒头是象山的特色食品,凭借其悠久的制作历史和软糯可口的风味深受象山老百姓的喜爱,还入选了宁波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“浙江十大农家特色小吃”。象山米馒头久负盛名,无数外地食客首次品尝就沉醉于其独特无二的口味,好客的象山人民也引以为豪,时常将米馒头作为馈赠佳品。它既能屈身于街市,成为平民百姓口中热乎的小吃,也能登上大雅之堂,成为高档宴席中必备的一道美食。

 

关于象山米馒头的来源,有着一段动人的历史。据《浙江通志》和《县通志》所载,是南宋宋孝宗的恩师史浩为老娘特质的。他的老娘洪氏信奉观音,每年观音大士圣朝,总要赴南海普陀敬香拜佛,后因双目失明,史浩怕老娘渡海有风险,即在东钱湖中霞屿小岛上方似普陀山的潮音洞来建造,让老娘来礼佛,就似登上“南海佛国”普陀山一样。小普陀建造完工后,观音大士开光的供品不能供奉鱼肉等腥晕食品,所以只用米磨成粉,制成米团来供奉。开光过后,史浩将观音大士的供品献给洪氏太君品尝,希望能延年益寿。洪氏太君吃了一口,硬是咽不下去,叹口气说,无福享受菩萨的佛团了。灵巧聪明的厨师竟想出一个办法,将米粉加放白药,置于温室发酵,伴入白糖,蒸熟后便成了馒头状,故称“米馒头”。后来,又在馒头中间印上一个寿字的红印,表示吃了能长寿。

 

史浩得到老娘的欢心后,将米馒头带到京都临安(今杭州市),给宋孝宗品尝家乡创制的特独新食品。从此,米馒头成了民间传统的吉利点心,用于供佛、敬神、祭祖、生辰、小孩对周、婚嫁、时令节日、请客送礼的美味食品。

 

 

 

严格复杂的制作工艺

 

随着时代的前进和制作工艺的发展,如今的象山米馒头也早已形成了一套专业成熟的制作技艺。

 

首先要培养酵母菌(白药)。小暑前后采割小暑辣蓼和墨斗草(墨干莲),晒干储存。做白药时,将储存的干辣蓼和干墨斗莲洗净后捣烂,再用清水浸泡,榨取辣蓼液拌入早米粉,以手能搓成团为原则,搓成一个个乒乓球大小,放入早稻草铺底的白药窝,上覆早稻草,温度保持在25摄氏度至28摄氏度之间。24小时后出窝,晒干、储存。

 

其次要培养酵酿(酵头)。先把粳米煮成饭,将饭冷到28摄氏度左右,放入白药粉拌匀,温度保持在25摄氏度至28摄氏度,24小时后取出,此即酵头。酵头好坏对米馒头的成品质量很重要。酵头以色白、有香味为佳。

 

再次,制作米馒头。首先把米馒头粉配制好,计量粳米10斤,配糯米2市斤混合,略加清水拌湿,使米质软化,然后用石磨磨成粉,再用筛筛掉粗杂质。然后将上述配制好的米粉,用沸水调和,拌匀,搓压,用手将粉搓成团,稍冷却,用培养好的酵头拌入米粉团中,再次拌匀搓压,然后放入桶或缸内发酵。20小时后观察是否发酵,如已发酵,用手搓压一次,拌入白糖,达到提高甜度和酵母菌繁殖速度的作用。24小时后,桶(或缸)内米粉团已发起很高,用手再搓压一次,即可做馒头。

 

最后,蒸馒头。先在蒸笼底铺好浸湿的饭布,将桶或缸内的米粉团搓成一个个小团,排列在蒸笼内。馒头之间要留有空隙,然后将笼放入锅内(即“培笼”)。培笼的操作过程也很重要:培笼锅内的水千万不能烧沸,水温要保持70摄氏度至80摄氏度之间。因为培笼内酵母菌会迅速大量繁殖,很快再发酵。发酵到一定大小的时候,将培笼好的蒸笼放入第二口锅,用烈火蒸熟,米馒头即可出笼。

 

象山米馒头的制作技艺虽然严格又复杂,但却是当地人刻在骨子里的烙印,并将一直传承下去。

 

 

 

注册商标振兴乡村经济

 

由酒酿发酵形成的微酸口味,会让很多第一次品尝的人觉得是馊了,而这也恰恰是米馒头的独特之处,微酸和微甜的巧妙融合,搭配得很是美妙。随着“象山米馒头”成功注册为集体商标,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到了这一款醇甜适口的宁波美食。

 

对于正在兴起的乡村经济来说,农家特色小吃无疑是一个极好的增值内容。乡村吸引人的不仅仅是绿水青山,还包括土生土长的特色美食。象山正是牢牢抓住这一点,将米馒头注册为集体商标,不仅规范了行业发展,更是做出了一张振兴乡村经济的金名片。

相关文章
{{ v.title }}
{{ v.description||(cleanHtml(v.content)).substr(0,100)+'···' }}
你可能感兴趣
推荐阅读 更多>
推荐商标

{{ v.name }}

{{ v.cls }}类

立即购买 联系客服